蝗虫逼近中国田地?专家请出‘治蝗高手’解忧!

蝗虫,是农民一见到就恨得不行的昆虫,一旦遇上它们泛滥成灾,那就是意味着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都要被打回原型了。不止是我们国家,别的国家也深受其迫害。

今年3月,苏丹西部某个州的蝗虫防治部门表示,该州正在遭受严重的蝗虫灾害。一眼看过去,密集的蝗虫如黑云蔽日,让人心里不住发怵。面对这些可憎的蝗虫,难道我们人类只能束手无策了吗?

蝗虫的危害你可知多少?在很多人眼中,蝗虫和蚂蚱是同一种昆虫。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,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蝗虫其实是一个非常广的定义,而蚂蚱属于它其中的一个分支。而且蝗总科是整个椎尾亚目下最大的一个总科,在蝗总科下有11个科,总计超过了10000种不同的昆虫,所以蝗虫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昆虫,而是总称。但是,在很多民间还是会习惯把蚂蚱叫做蝗虫。

从一定程度上说,蚂蚱和蝗虫其实是同一种昆虫。那些糟蹋农作物,让人恨得牙齿痒痒的是飞蝗,它们也正是蝗灾中的主角。而世界上有9种飞蝗,我国有3种,分别是东亚飞蝗、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。除飞蝗外其它都为土蝗,常见的比如稻蝗、角剑蝗等都是土蝗。

这些飞蝗很容易在干燥之时泛滥成灾。这是因为这些蝗虫特别喜欢在土壤湿度为25%以上的地方产卵,在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的情况下,也会增加它们的孵化率。而在比较干旱的时节,大量的河水被蒸发,河床裸露出来,虽然从表面上看,河床也干涸了。但是,它们表面下的土壤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湿度上,因此也很容易孵化成功。所以每次一到干旱的时节,就是大量飞蝗出动之时,中国也就有“旱极而蝗”的说法。

它们为了填饱肚子,顺利繁殖,便聚集在一起开始寻找食物,这也就是我们所害怕的蝗灾的形成过程。中国一些干旱的地区就饱受蝗灾的折磨,甚至有一段历史了。曾经有记者采访了生态和昆虫学家康乐院士,康乐说,中国曾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。在《中国救荒史》一书中就有统计:秦汉蝗灾平均8.8年一次,两宋为3.5年,元代为1.6年,明、清两代均为2.8年,受灾范围、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。

更惨的是,蝗虫的食量非常大,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可以吃掉3.5万的人饭量,飞到哪里就会导致当地大片庄稼减产。更不要说它们的繁殖能力极强,即使在死前,一只雌性蝗虫每次也能产卵60~80个,掩盖在土中难以被发现和清除。而且,这些蝗虫的生长速度也十分迅速,从孵化到成虫只需要短短的20多天。一旦某一个地方出现了蝗虫,就意味着下一次蝗灾很快就会在同一地方发生。

我们难道就无计可施吗?实际上,我们有不少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
珠鸡,长相奇特还是捕虫高手。珠鸡,又称“山鸡”,有趣的是,可能名字中带着“山鸡”,又可能是因为它们外表的原因,它们也被叫做“古惑仔”。珠鸡长得很奇特,身材肥美圆润,特别是它们的羽毛,点缀着无数个小白点。在体型上,也会有人认为它们是火鸡。虽然火鸡和它一样肥壮,但是火鸡却没有珠鸡那些精致的珍珠花纹。

除了身上让人耳目一新的花纹以外,珠鸡的“头盔”也相当吸引人。有意思的是,珠鸡的“头盔”并不像家鸡那样软软的,而是是头骨的一部分,比较坚硬的。所以说这个是它们的头盔也不为过。珠鸡原产于非洲,现在在泰国南部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、加里曼丹等地也有所分布,所以它比较耐热耐干燥,讨厌寒冷的地方。后来我国在50年代期间就引进了珠鸡并繁育,现在已经遍及全国各地。

一开始,珠鸡只是用来吃和作为观赏的,后来在2014年CCTV7农业与军事频道,纪录片《科技苑》的“牧鸡治蝗”中,就真正让人见识到了珠鸡的另一个大用处。这是因为珠鸡野性强,羽翼发达有力,奔跑能力强,而且必要的时候它们还会短距离飞跃,飞到一定的高度,便可以吞食飞在空中的蝗虫。而且,一只珍珠鸡每天就能消灭100多只蝗虫,对于消灭蝗虫有很好的作用。

在新疆,当地特意养了70万只珠鸡,并且将它们用于训练。后来,只要有人吹一下口哨,珍珠鸡就会跟过去,找到蝗虫后便开始大吃特吃了。但是珠鸡也不是顶级猎手,它们比较被动,需要有人带领。如果没人带领,它们自己是不会主动去找蝗虫的。

没关系,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我们还有更多的“武器”。蝗虫狩猎者——粉红椋鸟。除了训练珠鸡以外,新疆一些地方还造了人工鸟巢,为的是吸引粉红椋鸟。别看这种鸟体型小小的,体重只有65到80克,但人家可是“铁胃王”。粉红椋鸟,正如它的名字一样,它浑身上下的羽毛是以黑色和粉红色相间的,在它们的背部及腹部都是粉红色的,喙部也是粉红色的,相当卡哇伊。而且雄雌两种鸟也很好分辨,雌性的鸟儿头部光滑平整,而雄性的鸟儿则显得更加狂放不羁,有着一头朋克式样的大背头,很是神气。

除了外表以外,粉红椋鸟的特色在于它们进食时发出的声音。据说,它们会发出类似卷舌音的“chik-ik-ik-ik”声,很是好玩。另外,粉红椋鸟也是一种迁徙类动物。粉红椋鸟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至亚洲中部及西部,冷冬迁往印度等南亚温暖地带,最远至泰国,从5月开始陆续有粉红椋鸟迁徙到新疆西部,并在这里捕食、繁殖。

它们捕食蝗虫很聪明,因为蝗虫善于伪装,特别是它们的颜色,和干旱的荒地融为了一体,大大增加了捕猎的难度。因此,为了吃到蝗虫,粉红椋鸟发明了一种地毯式的搜索方式,它们需要贴着地面飞行,用尖尖的鸟啄啄着地面,不肯放过一丝蛛丝马迹,不断搜索。哪怕蝗虫藏着再好,再狡猾,最终还是会被它们揪出来,成为它们的盘中餐。

再加上粉红椋鸟本身喜欢群居,数量当然也不会少,所以一旦有一只粉红椋鸟出现,就意味着还有数百只的粉红椋鸟。这种鸟的出现就是农民最大的福音,它们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将蝗虫的数量降低到一个非常少的水平,以减少蝗灾带来的损失。

所以新疆当地就千方百计想吸引这种鸟前来,并且能够待得久一点。新疆伊宁县相关人员经过长期观察,发现这些鸟儿爱在石头上修建鸟巢,于是就专门修建了大型石堆,并在附近修建饮水槽来吸引它们前来安家。之前也有一些粉红椋鸟在一条正在修建的国道上安家,当地人立马就停下了该修建工程,避免打扰到这种“灭蝗专家”,可见它们的派头真的是很大了。

它们自己也是相当争气了。据说,一只粉红椋鸟每天能吃120~180只蝗虫,而这些蝗虫的数量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它们的体重,可以说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“铁胃王”。如果是雌鸟,那它们摄入的将会更多,因为需要带一些回去给它们刚生出来的小孩食用呢!

有时候,我们要消灭东西不用依赖化学物品或者其他人造东西。大自然有它自己的一套法则,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,充分了解大自然的规律,并抓住要点,这样才能做到“无害”灭虫,人类和自然界大双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