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: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各种小游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其中不乏一些网红小游戏,如“合成大西瓜”等。这些小游戏以其简单上手的玩法和上瘾的机制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。然而,背后隐藏的盈利套路,却让人防不胜防。
据数据显示,“合成大西瓜”在20天内就吸引了640万用户,但同时也有160万以上的用户疑似被“割韭菜”。北京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樱桃便是其中之一。她原本是在朋友的推荐下,体验了这款游戏,但没想到最后却交了智商税。
最初,樱桃只是被游戏的碰撞、合成玩法所吸引,但随着游戏的深入,她发现右上角弹出的抽奖页面让她有些心动。看到可以获取100元话费,她毫不犹豫地点击了“继续”,但随后却被扣费了19.9元。尽管最终通过微信支付退回了款项,但她也再未打开过这个游戏。
其实,像樱桃这样的用户并不在少数。他们往往是因为游戏中弹出的诱人广告,而误以为自己可以获取奖品,但最终却被告知需要下载其他App或支付额外费用。这些小游戏往往通过诱导性的广告和提现环节中的连环挖坑,来达到盈利的目的。
除了诱导用户下载其他App或支付费用外,还有一些小游戏直接给用户“真金白银”,但提现的过程却充满了陷阱。这些游戏往往设置了高额的提现门槛,并不断增加难度,让玩家难以提现。甚至,有些游戏在玩家快要达到提现门槛时,会突然增加新的要求,让玩家继续玩下去。
此外,还有一些小游戏在玩家误点广告后,会要求玩家下载其他App。这些游戏往往将误点广告的几率设置得非常高,让玩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广告商眼中的CPC(按点击付费)。
这些小游戏之所以成为“割韭菜”的重灾区,主要是因为它们大多采用H5网页模式,难以获得正规游戏版号,也就无法展开游戏内充值等正规盈利模式。同时,这些小游戏也往往不愿意走正规渠道发行,而是采用上瘾机制下的玩家裂变模式,以节省宣发费用,并避免被渠道商拿去大部分抽成。
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,许多游戏开发商更愿意采用灰色盈利手段,而不是走正规渠道发行。因此,无门槛广撒网捞鱼的模式被广泛应用,这也导致了割韭菜小游戏的不断涌现。
结尾:
面对这些网红小游戏背后的“割韭菜”套路,我们需要保持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游戏中的广告和奖励,以免被误导。同时,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这些游戏的监管,保护消费者的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