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昌市共享电动自行车未来走向何方?

从最高峰时的40余万辆,到如今的11万余辆,南昌市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经历了从野蛮生长到精细管理的转变。然而,自今年下半年起,南昌市众多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从业者陷入了迷茫。

2021年8月,为了治理共享电动自行车乱象,南昌市通过招投标方式允许5家企业在市内投放车辆,合同于今年11月30日到期。下一步,市场将全面放开,允许符合规定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自由投放,企业公平竞争,还是重新洗牌,再进行一次招投标?合同到期后,南昌市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面临着一个未知的未来。

与此同时,南昌市的相关政策迟迟未出台,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压力,也给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。对于已经“进城”的5家企业来说,他们正在思考如何守住市场份额,而对于“城外”的企业来说,他们则想冲进市场抢占份额。

新兴行业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。随着几年运行,原本5家企业“均分天下”的局面发生了变化,一些企业凭借更多的配额和更优质的服务,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。然而,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,如企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,管理手段与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等。

在城市道路上,共享电动自行车的乱停放问题已经成为“顽疾”。由于企业配备的运营人员工作不到位,对乱停放现象不能及时响应、清运,导致城管执法人员由于人手与设备的缺乏,对重量颇重的共享电动自行车难以扣押,从而孕育出一个新行业——第三方搬运公司。

不仅如此,共享电动自行车在交通安全上也带来了一些隐患。由于骑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,随意丢弃车辆、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行为,给路面交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。

合同到期后,南昌市城管部门提出要在目前11万辆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基础上减少份额,这个消息让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的从业人员颇为紧张。随着合同期结束,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相关负责人都在四处打探消息,有的甚至为了保住现有市场份额开出数目惊人的“赏金”。

目前,南昌市交通运输局、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、交通管理局等部门仍在商讨后续政策。虽然曾有一个方案获得认可,但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利益,最终政策仍未确定。

本报将继续关注南昌市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后续运营政策,为读者带来最新的消息。

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