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治水稻病害,吡唑醚菌酯、肟菌酯、嘧菌酯及其复配优选指南

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杀菌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不仅具备杀菌活性,还有助于植物生长调节,实现增绿、延缓衰老、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多重效果。其中,嘧菌酯、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因其广谱杀菌谱,在水稻等谷物上广泛使用。

吡唑醚菌酯、肟菌酯、嘧菌酯三者虽作用机理相同,但在具体防治病害、抑菌活性、内吸性和安全性上各有差异。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,嘧菌酯效果最佳,其次是肟菌酯,吡唑醚菌酯效果相对较弱。而对于稻瘟病,吡唑醚菌酯的防效则更为突出,肟菌酯次之,嘧菌酯效果稍逊。

吡唑醚菌酯在水稻病害防治中显示出独特优势。其在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防治中效果良好,并具备出色的抑菌活性。此外,吡唑醚菌酯还能为植物提供保健作用,使叶片更绿、稻株更健康,从而增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。因此,吡唑醚菌酯在水稻增产配方中成为必选的杀菌剂之一,常与其他叶面肥如芸苔素内酯+磷酸二氢钾等配合使用。

嘧菌酯的优势在于其预防保护作用,其内吸性优于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。在水稻病害的预防和初期治疗阶段,嘧菌酯及其复配制剂通常作为穗期的综合预防措施,有效防止多种穗期病害,并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。

肟菌酯以其保护活性著称,对稻瘟病有一定的治疗活性,且活性不受环境影响。然而,由于易产生抗药性,肟菌酯常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使用,其中与戊唑醇的复配制剂在生产上应用广泛,成为复配制剂中的优秀配方。

综上所述,吡唑醚菌酯、肟菌酯、嘧菌酯各有优势,选择时应根据当地水稻病害发生特点和用药时期来决定。例如,在破口期1周前后,吡唑醚菌酯、肟菌酯及其复配制剂可能对穗颈瘟的预防效果不佳(针对稻瘟病重发区),而其他时期使用则能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。若稻瘟病轻发或品种抗病,使用吡唑醚菌酯、肟菌酯、嘧菌酯及其复配制剂能显著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。

【云众地】致力于科普种植技术知识,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。如果您对种植技术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,欢迎关注我们的平台。